寻访县级日照市颗粒加工厂的那些往事县级日照市颗粒加工厂,筹建于1974年,属于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,隶属县工业局,1985年5月县改市后,隶属于市轻纺工业局。
企业的主要设备共十余台套,其中,颗粒加工设备两套,锅炉、电力变压器各2台,车床、钻床、榨油机各1台。
企业下设5个科和3个车间,即业务科、财务科、生产科、供销科半岛bandao体育、储运科;颗粒加工车间、修理车间、锅炉车间。共有职工46人。据1985年统计,完成产值64.23万元,实利润19.9万元。
1974年,县颗粒加工厂在日照镇后楼村原城关窑业社旧址上筹建,占地面积1098.03平方米。
当年,拥有固定资产17.36万元,流动资金3万元.完成产值31.78万元,实现利润0.83万元。
至1982年末,外贸部门撤销原料供应计划,该厂生产经营濒临绝境。1983年,全部工人停产停工放假。
1984年,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整顿,重新组建领导班子。在车间实行按产计酬,工资奖金浮动的激励措施,进一步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。
1985年,该厂同省、地外贸部门合资成立黄海联合开发公司,由过去的单一加工型企业,变为饲料加工、养殖、贸易、仓储的工贸结合型经济实体,获得较高经济效益。
窑厂属爱国社10个村公有,厂长是后楼人滕智明。工人从各村抽调,后楼村工人占多数。当时机械化程度很低,几乎全靠人力操作,劳动强度极大,但生产效率很低。
1977年,改称颗粒加工厂,用树叶加工颗粒料,出口日本,后又改成黄海贸易公司,经理张善会,专做地瓜干出口生意,曾一度红火。